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青菜豆腐年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【作者速寫】林永增先生,民國三十六年入伍,加入五十二軍,四十四年退伍,五十一年起擔任國小老師,直到退休。
 
早年在大陸北方,到了農曆十二(臘)月天寒地凍,無法農作,家家戶戶忙著準備過年事宜,闔家共度快樂春節。
臘月二十三,灶君老爺歸天庭向玉皇大帝(天公)報告一家善惡因果;家戶用麥芽糖做成的糖瓜為主要祭品,用來祭拜灶君老爺、灶君奶奶,並將紙馬、金紙和灶君老爺畫像,到庭院火化,火化後,再換一張新畫像,貼在家中坐鎮,當晚一家人就團聚吃水餃。
一家人於除夕夜祭拜祖先,天一亮就開始拜年。在我們山東老家,由伯父母、父母、叔父母等親長,先向祖母拜年(祖父在我出生前就辭世),再由我們晚輩向他們拜年。小時候,我只顧趴在地上磕頭,領到一包包的壓歲錢,口袋很快就裝滿了。
我還跟著伯、叔、父親等親長向宗族長輩拜年。大人們一見面,拱手作揖,說些恭喜發財等吉祥話,我仍只顧著磕頭拿壓歲錢。故鄉拜年有俗諺:「七大姑,八大姨,三、六、九拜丈人,初三拜姥姥。」意思是說初七到姑媽家,初八到姨媽家,三、六、九日新婚夫妻回娘家向父母拜年,我這個外孫,帶著弟弟到外公外婆家拜年,不能空手,要帶禮物去,一般是帶蘋果和核桃酥,為了禮尚往來,通常是收下蘋果,退回核桃酥。到親戚家拜年不僅有壓歲錢,中午還可吃到美味的年菜。
風調雨順,五穀豐收的年頭,帶給我童年快樂幸福的日子。但是好景不常,民國三十六年底,我在東北瀋陽自願當兵,服役於五十二軍二十五師七十五團第二營營部,擔任上等勤務兵。平時在營中,大鍋菜、大鍋飯,也足以飽肚,而且一到春節,上級會頒發加菜金,犒賞終年保國衛民的官兵,可買大魚、大肉烹調出豐盛佳餚,讓官兵大快朵頤。
三十七年底,東北局勢動盪,五十二軍奉命由營口移防,船在海上航行三晝夜,到達上海,隨即搭乘火車到江蘇武進(又名常熟)整訓。隔了十多天,部隊又奉命搭乘火車到南京下關,火車直接開上裝有鐵軌的渡輪,初次看到,感到很新奇。到達對岸浦口,火車繼續行駛到明光,那時才得知任務是支援徐蚌會戰。但部隊到達,戰爭已結束,於是又搭乘火車回江蘇無錫整訓。
那個年代,「軍愛民,民敬軍,軍民本是一家人」,老百姓敬重軍人,過年時除了加菜金,地方人士常有勞軍活動。誰知在三十八年農曆除夕,奉命到上海近郊劉河、楊行一帶整訓,由於行動保密,部隊到達駐地已是傍晚,但是物資卻未能送達。
第二天春節,沒有勞軍物資,加菜金也無用武之地,因為市場大都休息,買不到魚肉,勉強買了些大白菜和豆腐、粉絲,煮成大鍋菜湊合著吃,大夥一同度過一次難忘的青菜豆腐年。
(點閱次數:690)